第201章 定下五经魁

  通常来说,会试三场首场为重,其中四书题决定能不能上榜,五经题决定排名。
  这一次皇帝反复强调三场并重,袁炜也重申领导精神——
  首场平平,不必急着黜落,后两场有真才实学者可以考虑;第一场通过,后两场一塌糊涂者也不取。
  如此一来,阅卷工作比往常更繁重。
  好在辛苦有收获……这一科群星荟萃,三科俱佳的考生竟然不少。
  都说见猎心喜,好的文章能让人精神振奋。
  参与阅卷的考官与有荣焉,将来这一批考生若真的入阁做首辅,他们就是“房师”、“座师”!
  通过的考生试卷选出,接下来就是按本经以及南北中卷对考生进行排名。
  明仁宗洪熙皇帝时,大臣杨士奇提议:“长才大器多出于北方,南人有文多浮”,会试取士定“南六北四”的份额;
  宣德年间又改为南北中卷定制,南卷百取五十五,北卷百取三十五,中卷百取十。
  如此充分考虑各地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,避免进士全部出自某几个省。
  虽然不能说完全公平,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。
  通过会试考生的座号信息一一填写好,终于轮到定五经魁首。
  首先定《易经》一科,去年好几个科举大省的解元都是易经魁首,简直是神仙打架。
  易经科五位房官举荐三个人。
  袁炜指出其中一个,评价:“此人四书题治学严谨、易经钻研深刻。文章平实质朴、见多识广,无虚浮卖弄之处……我本担心其不擅长实务,可后两场的卷子送来,却是一场比一场强。
  诸位看这篇诰,纵然唐肃宗再生,都得拍案叫绝。我当年会试,文章不如他。”
  其他考官纷纷说:“袁大人过谦,你是会试会元、殿试探花,若说比你更好,莫非是状元之才?”
  《易经》一科高手众多,很难猜测此人的身份。
  徐翰林接过试卷一看,越来越熟悉,心跳得越快……
  “大人,是否再斟酌斟酌?”徐翰林紧张地握了握拳,小心翼翼地说:“我看另一份的用典更贴切、有秦汉大家之风。”
  袁炜不是很高兴……我刚刚夸得那么好,你却说不行。
  你的眼光比我好?
  再说,这三份是你们五个共同举荐的!
  “诸位怎么说?”他摸摸胡子,问《易经》一房的其余四个同考官。
  这四人狐疑地看着徐翰林:“我们认同袁大人的意见……徐翰林,莫非你又有看不懂的典故?”
  又是这份卷子!你是不是认出考生身份?
  很可疑啊!
  徐翰林连忙说:“没有没有!咳咳,我就是更喜欢另一个的文风。”
  袁炜瞟了徐翰林一眼,明白此人肯定有问题……这份考卷是谁的?值得让人背后打压?
  本来还很难猜,徐翰林这么一跳,袁炜心中划过一个名字……
  他又问副主考的意见,最后拍板决定:“《易经》魁首,定为天字号甲子卷。”
  徐翰林脸色一白,连忙垂下头……
  徐二公子,我真的尽力了!天不佑我,如之奈何?
  《诗经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尚书》魁首争议都不大,反而是《礼记》经魁,袁炜有些犹豫。
  选考《诗经》的人最多,选考《礼记》的最少。
  有些年份,《诗经》考生甚至是《礼记》的十倍。
  因为考生人少、出众的更少,熟悉优秀考生文风的,辨认试卷就比较容易。
  晏珣这个人,文风很有特色。
  此人诚挚之中见豪迈,又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指点江山,博采众家之长。
  “扬州双晏”名气很大,晏珣跟着阮瑛重修永寿宫,人称东厂编外人员,四舍五入就是皇帝的人。
  善于体察圣意得袁炜专门研究过晏珣的文章。
  现在,他认出被《礼记》同考官推荐的魁首是晏珣。
  已有七八分把握《易经》魁首是晏鹤年,再定《礼记》魁首为晏珣,岂不是重蹈吴情的覆辙,成为他人攻击的借口?
  《礼记》同考官只有两人,意见一致:“我们这一房好多年没出过这种英才。今年大人又特别看重后两场的实务,您看他第二场的判语,每一道题的律令辨析都明明白白。”
  “我们猜测,这必定是一个老举人,精通律法刑名。”
  如果说易经魁首的诰写得卓绝,这个考生就是律令特长。
  袁炜哭笑不得……这下你们猜错了。
  如果这个人真是晏珣,那么不仅仅精通律法刑名,还会建筑施工,还懂画效果图……
  咦?
  效果图?
  晏珣画的效果图,皇帝似乎很喜欢?
  “就此人吧!”袁炜豁然开朗,煞有介事:“我也想看看,是哪个老举人如此有才学。”
  副主考好奇地说:“莫非是南昌才子高则益?他是去年江西乡试《礼记》魁首。”
  袁炜不置可否,笑问:“会元定为《易经》魁首,诸位可同意?”
  众人没有异议。
  说起来,会试的排名反而没有乡试引人注目。
  因为会试之后不久就是殿试,进士最终排名,由皇帝决定。
  就算你是会元,殿试得罪皇帝,也可能降为三甲同进士……“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于谦,有过这种倒霉经历。
  会试表现不出色,也有可能被提拔为状元……有个叫秦鸣雷的,因为嘉靖皇帝梦见打雷被点为状元。
  就是这么不讲道理,谁叫人家名字起得好?
  这么一分析,是不是觉得会试排名也就那么回事?
  对大多数举子来说,会试是淘汰赛,必须求稳;
  殿试才是排名赛,要想尽办法讨皇帝喜欢。
  名次定好,就要拆卷,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!
  堂内的主副考官、五经同考官、传送试卷的提调官好奇心满满……
  这一科有哪些新人榜上有名、成为他们的同僚?
  有新人加入体制内,前辈总会好奇关心。
  拆卷之后,先核对卷头上考生的“告身”,姓名、籍贯、三代情况都有。
  送到考官手里的试卷是经过誊抄的,此时要对读原卷,确认没有被篡改。
  整个流程走完,所有考官都松了一口气。如果此时发现考生试卷誊抄有误,那真是要命!
  ……当然,真有本事做手脚的,不会用这么低级的手段。
  众人最关心的,当然是五经魁的真实身份。
  “咦?《礼记》经魁这么年轻?”两位《礼记》同考官齐齐惊呼,“年纪轻轻精通律法,他到底经历过什么?”
  可怜的少年郎,该不会经常做被告吧?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