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 投诚

  纵然是宗室出身,可是到了他这一代,能得到的恩泽已然不多。
  在家中的地位都是靠自己双手获得的,他有信心靠自己的能力在乱世之中占据一席之地,为自己的后人留下更大的家底。
  因为刘勋的关系,他对武将的整体印象也有了一个改观,似乎孙策和吕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可接受?
  不过,长期的想法当然没有那么容易改变,刘勋的话只是给他打开了另一扇门,多了一个选择。
  “既然明公已经有所决定,不如让在下先为明公出手试探一番,看左将军帐下是否真的人才济济,可好?”
  刘勋对刘晔的改变很是欣慰,嘴巴上的两撇长髭都翘了起来,点头应允了他的请求。
  “我知道子扬你依旧心有不甘,对你的能力,本府是极有信心的。若是能趁着这个机会,让左将军见识到你的能力,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!”
  不得不说,刘勋虽然与刘晔各有心思,可是毕竟有多年的君臣情义,他还是希望刘晔能受到吕布重用的。
  他对自己的斤两也心中有数,直到没有太大可能继续身居高位,若是刘晔能在吕布军中有一席之地的话,往后也算有了依靠。
  “这样吧,我拨给你五千大军,生死不计!”
  刘勋这时候已经是豁出去了,做好了投降的打算,这些兵马以后反正都不是自己的,先送五千出去,纵然全部死绝了,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这也算提前给刘晔投资了。
  刘晔没想到刘勋能这么大气,当即感激道:
  “多谢明公!”
  刘晔没有多说感谢的话,对于聪明人而言,感谢的话说的越多,就越是显得虚假,证明这人越是没有诚意。
  刘勋与刘晔没有等候多久,机会便来了。
  当看着那大军之后的五千俘虏之时,纵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刘勋二人脸色也极其难看。
  缓缓进入战场的大军最前方,有两人极其耀眼。
  为首的是一位羽扇纶巾的士子,相貌极其年轻,气宇轩昂,卓尔不群,一看就不是凡俗之辈。
  文士身后,一名白袍武将映入眼帘,虽然此人的身位远远落在文士后面,可是无论是他座下的四蹄如腾云驾雾的白马,还是武将自身的气质,都让人刻骨铭心。
  “吕布麾下何时多了这么一位猛将?”
  二人心中打量对方的同时,诸葛亮也在暗中观察刘勋与刘晔二人。
  刘勋身为武将,却坐在战车上,而且看他身形明显有了一丝福态,一眼就能看出他这些年耽于享乐,估计马上功夫已经远不如当年。
  真正让诸葛亮重视的是马车旁边的那位青年,此人年龄看起来比诸葛亮大不了多少,却已经有了天级谋士的实力,天资竟然不逊于庞统,让诸葛亮招揽的心思更甚。
  诸葛亮摇了摇手中的羽扇,一股寒风扑鼻而来,诸葛亮笑容缓缓绽放,他朝着赵云轻微点点头,示意其跟着保护自己,然后催马上前。
  赵云会意,也跟着催马出阵,与诸葛亮二人独自来到两军阵前。
  诸葛亮并没有马上跟刘勋打招呼,而是先朝着更远处的城门位置行了一礼。
  这才对着刘勋开口道:
  “想必阁下便是庐江太守刘府君了,在下琅琊诸葛亮,见过府君!”
  听到诸葛亮自报家门,刘勋这才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,难怪这么年轻的文士,还能独领一军,原来是诸葛亮的女婿!
  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,更何况刘勋其实已经有了投降的心思,更是主动在战车上站起身,对着诸葛亮回了一礼,笑意粲然地道:
  “原来是琅琊诸葛孔明,老夫早问琅琊诸葛家麒麟子大名,今日一见,果然不同凡响,诸葛家族后继有人,左将军更是慧眼识英雄!”
  刘勋的话,表面上只是夸赞一位晚辈的话,可是诸葛亮何许人也,马上就从寥寥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一另外一层意思。
  要知道刘勋的堂弟曾于攻打舒城时被杀,他的侄儿还在自己军中做俘虏呢!
  更何况,两军阵前,如此卖力夸奖对面的统帅以及主公,这不怕损伤自己的士气吗?
  看来刘太守已有弃暗投明之心啊!
  诸葛亮脸上笑容更加璀璨,也连忙恭维道:
  “不敢有劳府君夸赞。左将军曾言刘太守当年乃是后将军心腹大将,被后将军委以重任,当是亮之前辈。”
  说完之后,话题一转。
  “惜呼后将军撒手人寰,身为后将军的盟友,左将军遵当年约定,为保护淮南子民而兴兵。恰逢曾背叛后将军的孙策来袭,今日我大军至庐江,当与府君共同抵抗孙策入侵。刘府君以为然否?”
  诸葛亮纯粹是睁着眼睛说瞎话,纵然吕布与袁术是盟友,可是也没有道理继承他的淮南之地。
  不过,总算是给了刘勋一个台阶,刘勋倒是想要就此答应,只是想到了身旁的刘晔,忍住了点头的冲动。
  不过,他也没有贸然开口,而是对诸葛亮介绍道:
  “我身边这位乃是成惠刘晔,字子扬,倒是与孔明年龄相仿。”
  没头没脑地介绍一句之后,刘勋便不再说话,等着刘晔自己开口。
  “刘晔见过诸葛将军,身为庐江人,晔希望能见识见识将军的手段,看将军是否有能力保护我庐江乡亲,不知将军可否赐教?”
  刘晔的语气很客气,话却十分不客气,摆明车马还是要战过一场。
  “果然,想要收服刘勋,难点还是在这个刘晔身上。”
  诸葛亮心中对刘晔的邀战并不意外,他在来的路上便已经有了应对之策,便主动接过话头。
  “既然子扬有此意,亮敢不从命?不过,你我既然都是为庐江百姓而来,大可不必徒增伤亡,亮倒是有一计,就是不知道子扬可敢应否?”
  虽然诸葛亮没有说出是什么办法,可是刘晔知道,这必然对诸葛亮更有利。
  而且,自己不开口询问还好,若是开口问了,极有可能没有拒绝的余地。
  若是平时,他肯定不会开口,而是会主动将话语权夺过来,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。
  但是,今天毕竟不一样,他的目的也并非是输赢。
  “哦?孔明有何妙策,且道来听听?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